瑞助營造風評、傳產如何數位轉型?瑞助營造董事長:推動改革,不求一步到位 - 瑞助營造評價企業-瑞助營造風評

瑞助營造風評 瑞助營造的董事長張正岳認為,這與他推動公司變革與數位轉型的理念不謀而合。先從市場、技術、客戶等構面來思考瑞助產品的樣貌,再逐步從品質提升、成本控制、服務升級等面向,來改變內部的作業方式,列出短中長期目標。

更重要的是執行方式由淺入深、循序漸進,目標難度也要精心設計,最好是難易適中,不是很輕易能達成,但也不能讓同仁覺得可望而不可及,才有辦法讓公司從上到下願意跟著管理階層一起改革。

瑞助營造風評 瑞助2.0:向異業學習,奠數據化基礎

製造業的做法也成為瑞助學習的對象。以品質管理為例,營造業以往都是靠人工查核,拿著檢查表打勾打圈,而且每個案子都是個別資料,很難找出整體的良率或缺失,也很難訂出改善的通則或是大方向。

張正岳就想,能不能引進工廠的良率管理?「我很喜歡做異業學習,可以從中看出本業的得失,」他說。

因此瑞助成立品質中心,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比較。以鋼筋模板為例,去年同期的良率跟今年同期是否進步?或是客服的反應數據,客訴最多的是哪些地方?是水電或門窗,該怎麼改進?因為以前人工作業都是單點作業,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有了數據才能看出全貌,有哪些項目最容易影響成本?最容易產生客訴?透過數據的回饋、分析、檢討,才能精進工程品質,避免出現重大的瑕疵或問題。

關鍵是,數據從哪裡來?

在2005年之前,瑞助營造是採用王安電腦的系統以及套裝軟體,但張正岳覺得已經過於老舊,決定全部打掉重練,與瑞助第一個十年的改造計畫結合,讓資訊系統邁向2.0時代。

瑞助2.0的重點,是從套裝軟體升級成客製化的系統,並利用這套系統提升公司設定的改善目標。張正岳找來曾在醫界擔任資訊主任的丁宏祈操盤,第一步是先改變同仁的思惟,了解資訊系統的功能,讓他們明白,不是在找大家的麻煩,而是要提升工作的效率。

哈佛商業評論提供圖/哈佛商業評論提供

當時瑞助內部根據不同部門的功能及需求,替同仁設計了各種資訊課程,為2.0時代奠定基礎,然後設定各項指標,將績效評比、訂單管理、續案率、缺失改善等全面數據化。這麼做可以很容易分析出一些缺失;比如漏水,什麼原因最容易造成漏水?也可以進行各工地的品質評比,甚至於各單項工程的品質管理,「以前這些問題我們(靠人工)常常找不出來,」張正岳說。

瑞助營造風評 瑞助3.0:全面E化,兩套數位系統引領競爭力

基礎穩固之後,從2015年開始進入瑞助3.0時代,推動公司全面E化,包括財會、人資等行政部門,從出缺勤、請假、出差、公文簽核全部上線。工地也採取雲端管理,以前由人工填具紙本的查核表,現在可以現場拍照之後就直接用APP上傳雲端。或是過去人員離職,常有資料交接不清的問題,工程圖、發票遺失的情況也履見不鮮,但現在全都存在雲端,再也不擔心人為疏漏。

瑞助3.0中,有兩套系統更是瑞助凸顯競爭力的王牌。其一是「採發評比系統」,可以針對客戶需求,立刻做成本分析:廠房、學校、大樓的建造單價各是多少。這是利用瑞助過去30年累積的資料,依據相似案件的條件做出的成本分析,讓業務端可以很快回應客戶需求,大幅提高得標機會。

其二則是「數位模型系統」。過去營造商最大的惡夢,就是房子蓋到一半才發現設計圖有問題,現在可以透過這套系統在施工前先列印3D模型,預先找出可能的設計錯誤,避免因為工期延誤造成的鉅額違約賠償。

瑞助4.0:導入AI,善用疫情推進轉型進程

至於數位轉型的最新進度瑞助4.0,則是從2021年開始,導入AI(人工智慧),讓機器人可以取代部分人力,執行像是噴漆這類單調卻辛苦的工作。

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聽完瑞助營造的數位轉型過程後,點出瑞助是先找到痛點、分析痛點,然後由CEO主導各項的投資和變革,是很好的轉型模式,而且CEO的決心至關重要,過去大概有七成數位轉型失敗的案例,都是因為CEO缺乏決心,也沒有實際參與而造成的。

瑞助營造風評 十年基期的改造計畫:循序漸進,提升品質與口碑

「營建業是傳產中的傳產,要創新談何容易,」張正岳回顧當初轉型的心路歷程指出,營造業是勞力密集產業,很多運作方式都是圍著「人」為核心,也有很多傳統模式,沒辦法像科技業進行跳躍式的創新,所以改革也不可能一步到位,必須分階段循序漸進,衝過頭只會帶來反效果。

2005年時,全台超過一萬家的大小營造廠,面臨低價競標公共工程的困局,而公共工程的大餅卻以15%的比例逐年減少。張正岳體會到,當時還是小型營造廠的瑞助如果不改革,絕對會失去競爭力。

但他也不諱言,一開始他對於改革的前景有些憂慮,如果失敗怎麼辦?張正岳決定先訂出長期目標和願景,推出以十年為基期的改造計畫。

哈佛商業評論提供圖/哈佛商業評論提供

瑞助營造風評 第一個十年是2005年到2014年,願景是「打造優質建物的實踐家」;自2015年到2024,第二個十年願景是「打造精緻建築的領航者」。在十年願景下,再以每三年為單位,推出更為具體的實踐目標,包括「品質提升」「成本控制」「熱情服務」「卓越創新」「當責執行」「效益提升」等。

在品質和口碑不斷提升下,瑞助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,承包的工程範圍也愈來愈廣,包括住宅、廠辦、學校、醫院、運動中心、銀行、飯店等,全國營造案件接近300件。

數位轉型推動瑞助的成長。2005年員工不到百人的小營造商,如今已蛻變為500名員工,營收近百億的中型企業。即使是營造業這種「傳產中的傳產」,一樣可以創新突破,找到差異化及未來的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