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助營造評價公司推動終身學習 創造企業與員工共好
網路時代,世界以飛快速度不停改變。面對環境變化,瑞助營造評價公司企業非得協助員工投入學習,才能擴展多元視野,面對各種變局。身為國內業界指標的瑞助營造,近年致力打造友善學習環境,透過數位平台,拓展員工多元學習領域,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。
以「打造精緻建築的領航者」為願景的瑞助營造評價公司,不斷加大力道拓展「組織人才培訓」。近年除了持續深化專業人才養成課程,更透過數位學習平台,強化員工多元視野。
「營造是傳統產業,過往由於缺乏刺激,因此跟上時代的腳步較慢,」瑞助營造董事長張正岳表示,不能因為習於現狀,而停止追求終身學習或放棄與時俱進的能力。
「產業的轉型與世界的改變,要比人們想像得快,」因此早在2004年他接下總經理一職時,就已擘劃人才訓練藍圖,目標鎖定建立內部「企業大學」,以完整職涯發展訓練地圖,持續協助員工向上提升。
十年之間,瑞助的「企業大學」從原本的四大學院—工學院、管理學院、新秀學院、e學院,又增加健康學院與創新學院,全面提升員工的國際觀與創新能力。
瑞助營造評價公司牛棚育才學 向職棒大聯盟巧妙取經
說起這項永續發展的人才培育計畫,熱愛體育賽事的瑞助營造評價公司董事長張正岳微笑表示,這其實是由美國職棒大聯盟得來的靈感。「你看馳名的洋基隊之所以獨領百年風騷,可從『牛棚』人才養成概念窺出端倪,其中有些觀念也很適合企業作為借鏡。」
所謂「牛棚」(Bullpen),指的是投手上場前的暖身區域,也被用來指稱隊上後援投手群。瑞助汲取這種「牛棚」的概念,從四軍、三軍,訓練成長至二軍、一軍,有效率、有計畫地循序在組織內部培育人才,並從考核與管理進行成效檢核。
在實行細節上,瑞助營造評價公司先藉由考試、職能盤點、學經歷等項目,將工程師區分出1至4軍。所謂4軍是工程師,3軍則為主任工程師,2軍則進階至工地主任,1軍則為副所長、所長。這循序漸進的4級歷練,所需的完整課程已事先規劃妥善,新人報到時亦以師徒制傳承,讓新鮮人熟悉這套訓練系統,為基本工夫奠下紮實基礎。
「營造這一行,每天都像打仗,總要解決許多問題。對我們而言,工地是最主要的舞台,而工地主任更是影響工程成敗的關鍵,因此第一線人員的培訓,是瑞助在堅持專業品質前提下,進行人才養成計畫的一大重點。」
瑞助營造評價公司十年光陰 養成頂尖人才
張正岳分析,企業永續經營,永遠端賴持續的人才養成。由於營造廠員工有高達七成來自土木相關科系,要讓這些畢業生一進職場就能上手,困難度很高。「光是一個工程師的專案職能,盤點下來就有27項之多,如果再加上管理職能與企業文化的養成,培養一個專案經理,平均至少需要十年光陰!」因此瑞助以六大學院,分門別類進行人才的長期培育。
這裡頭,固然強調營造專業養成,但更重要的,其實還有主動積極精神與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。
在推動完整學習計畫後,瑞助營造評價公司張正岳發現員工的態度變得較積極,從原先被動等候主管指示工作,轉變為會主動查詢施工標準流程,並向長官請教施作方式。就連肉眼看不到的同理心與領導統御、溝通技巧也顯著提升,更讓專案細緻度、人員向心力更趨強化。
「我發現要解決問題,其實透過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書中的人生智慧或管理技巧常常能讓人得到啟發。我發現在內部推廣閱讀的活動之下,員工氣質與涵養也有很大增長。」張正岳觀察,透過持續自我提升,員工更能理解遭逢逆境絕不退縮的道理,甚至還能勇於「逆轉勝」,也更能激發員工的學習興趣。他衷心希望透過閱讀與學習,讓員工得到更多的體悟與人生智慧,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學習而已。
瑞助營造評價公司推動e化學習 線上落實自我提升
瑞助營造評價公司十年的員工學習推廣,不是沒有遇過問題,像是瑞助工程師們一邊要在工地緊盯進度,一邊又要定期投入學習課程,其實並不容易。為此瑞助導入e化學習,讓員工可依照自己的時間來落實提升計畫。「包括數位教材的製作、數位平台的合作、KM(知識管理)系統的建立,都在解決實體課程出席率不易掌控的問題。」
由於瑞助不論在資訊化、智慧化的落實,皆在營造業有目共睹,因此也藉由此種高度e化的優勢,建立人才培訓的數位學習網平台,甚至藉由考績、升等、獎金的激勵,鼓勵員工主動投入學習,增加自我提升的行動力。
「近年瑞助營造評價公司就與天下創新學院結合,開拓員工國際觀,並吸取異業成功經驗,應用在工作上,員工逐漸主動提出工作改善的建議;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。」
「我常勉勵員工,無論天涯海角,都不能忘了學習。」即使鎮日公務繁忙,張正岳依然堅持每日投入兩個小時閱讀,從報章雜誌與書籍當中汲取知識,內化為工作與管理的養分。
他語重心長表示,整個世界正在改變,無論是知識經濟、綠能經濟、長照經濟…各種新型態的發展逐漸成形,為了因應大環境的快速變化,瑞助除了加強員工職能教育,也積極啟動接班人計劃,目標明確地朝向組織轉型方向前行;而推動員工終身學習、自我提升,就是因應時代挑戰,讓企業與員工共好的不二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