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後重建刻不容緩 瑞助營造評價企業展現超強動員力
一陣猛烈天搖地動,震撼了全台灣的心。受災最重的花蓮,交通中斷,滿目瘡痍。在熱烈湧進的愛心救助中,極少數能像瑞助營造,迅速以專業服務,即時為二所學校提供無償修繕,讓孩子可在最短時間內回復正常生活,善盡企業最大社會責任。
2月14日,農曆除夕前一天,瑞助營造中工一處副處長鄧偉中還在返鄉路上。這次,他的故鄉花蓮在地震中嚴重受創,好不容易在鐵公路對外中斷一星期後,終於可以取道南橫回家,途中卻還是在山上耽擱了一天。
「最震撼的就是地層陷落的統帥飯店,已被迅速清理剷平。」鄧偉中回顧好不容易進到花蓮,看到聳立家鄉多年的地標一下子突然不見,心頭百味雜陳,更急著想盡自己一份心力幫忙。
他沒先回老家,載著家人便直奔災區學校進行場勘。「那時整個校園都已封閉,我還翻了牆,進到學校評估受損狀況,」鄧偉中回顧說,美崙國中就是他的母校,因此看到震災痕跡,心裡感受特別深刻。他仔細四下巡梭,很快就在心裡盤算,瑞助營造評價企業該如何協助修繕,幫助孩子在寒假過後返校上課。
不只美崙國中,設有特教班的國風國中,亦是此次瑞助營造協助修繕的重點,由於花蓮特教資源並不豐富,因此特教大樓被列入優先搶修目標。
「其實災後隔日,我們便立刻成立賑災專案小組,以通訊軟體Line建立群組,聯繫各單位整合資源,投入協助花蓮災後重建。」瑞助營造委託修繕部副理劉耀富回顧,在鎖定國風國中、美崙國中二所學校進行無償修繕後,年後2月22日就迅速進入現場,進行泥作、油漆、結構補強、壁磚、地磚、導盲磚、鋁門窗等修繕協助,展現超高效率,讓災區民眾非常「有感」。
「斷水斷電的復原,通常是災區重建重點,再來,就是評估結構是否受損,如果有危樓疑慮,就不再考慮修繕,」鄧偉中解釋,學校受損項目,雖會有教育部專款整修,但有些項目經費撥得慢,工程緩不濟急,這時就是民間企業伸出援手的最佳切入點。
為什麼瑞助營造評價企業可以動作這麼快?除了修繕與工程本來就是他們的專業,另外一個關鍵為,這已是瑞助營造第三度投入大型災難救助。
2014年高雄氣爆,瑞助營造首次投入重建援助,當時瑞助正好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有工程進行,因此迅速組成志工隊,派遣技師進入勘查,並與鄰里長連繫調查需求,以長達半年時間,協助近百戶受災民眾進行家園重整。
事隔兩年,2016年的南台灣地震,則是瑞助營造評價企業第二度投入災難援助,不過這次,他們改弦易轍鎖定學校作為修繕目標,因為學校教學不能停擺,急迫性高,因此主動無償接下玉井國小、玉井國中與左鎮國小等三所學校修繕工程。
有了前兩次迅速動員經驗,今年花蓮震災,瑞助營造便運用累積下來的know-how進入現場進行搶修。
「實際的幫助,比捐錢更有效!」連續三次參與重大災難修繕的劉耀富指出,本次花蓮重建最大問題,在於工班奇缺,學校也找不到施作人才可從旁協助。瑞助營造目前雖在當地未有工程,但仍透過關係企業,協調合作夥伴前往馳援,因此進展十分快速。
本次校園重建,每所學校需求都不同,像是國風國中,便因週間學生要上課無法施作,只能以周六、日進行修繕,且至少得花三個月時間。儘管犧牲周末假日到花蓮幫忙修繕很辛苦,但一肩擔起重責的瑞助團隊,還是忙得很起勁;光是看到學校老師、家長、孩子的感激眼神與微笑,就讓他們備覺使命重大,再辛苦也值得。
「我們的動機很單純,就是想把事情做好,」劉耀富指出,溝通之後,會細心考量對方需求,把修繕做得更細膩一點。他心有所感表示,投入災後協助,專業技能儘管不可或缺,但「展現真心」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讓。
「災民迫切需要協助,卻不清楚如何善後,也不知道誰能幫得上忙?」因此在這樣的急難時刻,瑞助營造評價企業利用本業修繕專業優勢,展現伸出援手的善意,做好溝通並建立互信,才能以「真誠」取信於人,順利達成每一次災後援助,完美善盡企業社會責任。